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凉山州苦荞麦科学种植技术生产建议


       摘要:文章介绍了苦荞的营养价值。从选地、选种、种子处理、选茬、整地、精播壮苗、田间管理、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获得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荞麦;科学种植;生产建议

       苦荞麦  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h亦称鞑靼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Gaerth)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英文名tartary buckwheat,彝族称之为“额”,为荞麦属中仅有的三个栽培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亚洲的高海拔地区。

       苦荞麦是一种独特的食药两用粮食作物,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籽粒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大米、小麦和玉米。苦荞麦籽粒中含有苦味素,制成的食品略有苦味,苦味素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苦荞麦蛋白质中含有19种氨基酸,尤其是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小麦、大米及玉米。苦荞麦还含有禾谷类作物所没有的生物类黄酮如芦丁、槲皮素及叶绿素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止咳、平喘、祛痰等防病治病作用。此外,苦荞麦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如钾、镁、铜、硒、维生素E、C等,不但具有保肝、补肾、造血及增加免疫功能作用,且能强体、健脑、美容。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苦荞麦的营养价值逐渐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利用苦荞麦加工成的各种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快餐食品、糕点等深受人们欢迎,其原粮和成品已逐渐销往国际市场,苦荞麦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正在提高。

       四川是我国苦荞麦主产区之一,而凉山州为四川苦荞麦的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二半山及高寒山区,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但生产条件、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品种混杂,形成各地商品质量差,不利于出口创汇和增加地区经济发展。凉山州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是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地形复杂,多山地,可用耕地面积少,土壤肥力低,土地开发难度大,机械化耕作难以普及 ,严重限制当地农业发展。要做好当地扶贫攻坚工作,就要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绿色生态种植养殖业。为了提高苦荞麦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和扩大创汇,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议按照以下高产、优质科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种植。

       1、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1.1 土地选择

       选择生态条件好、大气清新、无污染、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养分充足、排灌方便、不含残毒和有害物质的地块。

       1.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苦荞麦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主栽品种选用经提纯复壮的地方品种和育成的“川荞1号”、“川荞2号”、“西荞1号”等优良品种。在二半山区选用“大苦荞”(额拉)、“细园粒荞”(额土牟尔惹)、“川荞1号”“ 西荞1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西荞1号”、“猪屎荞”(额罗乌启)等耐寒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川荞1号”、“川荞2号”、“西荞1号”、“大苦荞”(额拉)、“水荞”(依额)等早中熟高产的品种。注意品种定期更换。

       1.3 栽培技术

       1.3.1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进行晒种、选种、浸种和药剂拌种。

       1.3.1.1 晒种

       播种前7~10天,选择晴朗天气,连续摊晒种子2~3天,以达到杀菌、提高发芽率,保证苗齐苗壮。  

       1.3.1.2 选种

       采用风选、水选、泥选、粒选等方法,选泽籽粒饱满、无病虫、粒色、粒型一致、籽粒大小均匀、无霉变的籽粒作种子。

       1.3.1.3  温汤浸种

       用35~40℃温水浸10~15分钟,提高种子发芽力,可以提早出苗3-4天。选用下列之一微量元素溶液浸种:钼铵酸(0.005%)、高锰酸钾(0.1%)、硼砂(0.03%)、硫酸镁(0.05%)、溴化钾(3%),可促进幼苗的生长,增产效果良好。

       1.3.1.4药剂拌种

       在晒种和选种之后,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辛硫磷或吡虫啉拌种,将种子拌匀后堆放3~4小时再摊开晾干,防治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退菌特拌种,可防治褐斑病;用40%五氯硝基苯粉0.5公斤拌种50公斤,可防治立枯病和轮纹病。                                             

       1.3.2  选茬整地 

       1.3.2.1  选茬  

       荞麦忌连作。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谷类和绿肥;其次是玉米、小麦、燕麦茬口。

       1.3.3.2  整地

       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如果时间允许,深耕最好在土壤中的杂草出土后进行。

       苦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与积水,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尤其是稻田种植苦荞麦,应作畦开沟排水防涝。

       1.3.3  精播壮苗

       1.3.3.1  适时播种

       春播一般清明前后即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夏播在夏至前后即6月中下旬播种;秋播在立秋前后即8月上中旬播种。

       1.3.3.2  播种量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播种量。中等肥力土壤,一般情况播种量为5公斤/亩,种植密度为9万株/亩左右。

       1.3.3.3  播种方式

       1.3.3.3.1 条播

       根据地力和品种的分枝习性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条播以5~6米开厢,播幅13~17厘米,空行20~25厘米。条播以南北垄为好。

       1.3.3.3.2 点播

       5~6米开厢,行距27~30厘米,窝距17~20厘米,每窝下种8~10粒,每窝留苗5~7株。

       1.3.3.3.3 撒播

       在小麦(荞麦夏播)、马铃薯(荞麦秋播)、玉米(荞麦秋播)、烤烟(荞麦秋播)收获后,先耕地随后撒种子,再耙平。撒播时应严格控制播种用量。

       1.3.4 田间管理

       1.3.4.1苗期管理

       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塌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地下水上升和种子发芽出苗。播种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会造成地表板结,可用人工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破除地表板结,应在雨后地表干时,进行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低洼地和稻茬地苦荞麦播种前后应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水分过多对苦荞麦生长不利,特别是苗期。

       1.3.4.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6~7厘米时结合间苗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苦荞麦封垄前,结合追肥培土进行,中耕深度3~5厘米。

       1.3.4.3灌溉浇水

       苦荞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特别是开花结实灌浆期,缺水会引起花败育,受精果实会停止发育而造成籽粒减少或秕壳增多,造成减产。因此,在开花灌浆期如遇干旱,应灌水满足其需水要求,以保证高产。

       2、 平衡配方施肥

       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为原则。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密度、品种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掌握。

       2.1 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无机肥。一般以优质农家肥500~1000公斤/亩、磷肥20~25公斤/亩、尿素3~5公斤/亩作基肥。

       2.2种肥

       种肥以30公斤/亩磷肥为高产的主要技术指标。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作种肥,可与荞麦种子拌匀混合使用。硝酸铵和尿素作种肥时注意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要远离种子,否则易“烧苗”。

       2.3 追肥

       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定,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苗情长势健壮的可少追或不追;弱苗应早施苗肥。追肥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以5~8公斤/亩为宜。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此外,用农用稀土、多效唑、硼、锰、锌、钼、铜等植物生长素和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产效果。

       3、病虫防治

       3.1 荞麦害虫防治

       3.1.1 粘虫

       可根据测报情况,在田间采摘卵块,搜集烧埋枯心苗、枯黄叶,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以前,把卵消灭在孵化以前,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幼虫发生密度大时,于上午九时前和下午四时后,可将幼虫震落在容器或地下,集中消灭幼虫。

       3.1.2 草地螟

       可用网捕和灯光诱杀,即在成虫羽化至产卵2~12天空隙时间,采用拉网捕杀;或利用成虫趋光性、黄昏后有结群迁飞的习性,采用灯光诱杀,效果较好。

       3.1.3  钩刺蛾

       利用幼虫假死性和趋光性,实行灯光诱捕和人工捕杀,可以减轻钩刺蛾的为害。

       3.1.4  二纹柱萤叶甲

       春季当成虫出现时,进行叶面喷施农药或采取农药拌种等方式捕杀成虫;卵期进行中耕除草破坏卵块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减少田间卵块量,控制大量幼虫危害;在苦荞麦现蕾至开花始期进行药剂防治,也就是该幼虫处于低龄时期,这时用药防治效果最佳。

       3.2荞麦病害防治

       3.2.1 轮纹病

       (1) 清除田间病残植株;(2)加强田间管理;(3)温汤浸种:先在冷水中浸4~5小时,再在50℃温水中浸泡5分钟。(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0.5%的波尔多液,或65%的代森锌600倍液。

       3.2.2褐斑病

       (1) 清除田间病残植株;(2)药剂拌种:用退菌特,按照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3)喷药防治,在田间发现病株时,用4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5%的代森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洒植株。

       3.2.3 立枯病

       (1) 深耕与轮作相结合,达到防病目的;(2) 药剂拌种,50%多菌灵粉剂250克拌种50公斤;(3)喷药防治,发病时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3.2.4 霜霉病

       (1) 清理田间病株残体;(2)轮作、倒茬;(3)药剂防治,70%的敌可松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的0.5%。(4)发病初期用800~1000倍液的瑞毒霉,后期用75%的百菌清700~800倍液,可湿性粉剂。

       4、 适时收获

       苦荞麦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边开花边结实,同株上籽粒成熟不一致,结实后期早熟籽粒易落,所以适时收获是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证明因失时收获减产可达10~20%。一般以植株80%籽粒呈现本品种成熟色泽为最佳收获期(也即全株中下部籽粒呈成熟色,上部籽粒呈青绿色,顶花还在开花)。

       苦荞麦收割宜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11点前进行,割下的植株应就近小把中空竖立放置3~4天,以防止籽粒霉烂和利于未成熟籽粒进行后熟。脱粒前后尽可能减少搬运次数,以防止落粒。选择晴天进行脱粒,晾晒籽粒,含水量以9~12%为宜,最高不得超过13.5%方可入库。

 

 

责任编辑: 高山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