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苦荞新品种昭觉点多年试验报告
摘 要 在四川省凉山州对13个苦荞品种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进行3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苦荞新品种“迪苦2号”(区试代号KQl0—12)和“晋荞麦(苦)6号”(区试代号KQl0—02)在产量和各经济性状的表现均较好,适宜在凉山州进一步推广种植。
关键词 苦荞 品种 区域试验
通过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鉴定、筛选各省选育的苦荞新品种(系)在凉山州的适应性和生产力,从中筛选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共13个品种,各品种编号及名称见表1。
表1参试品种编号及名称
1.2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1.2.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试验地内,地理位置为北纬27°45',东经102°22',海拔2 050m,试验地耕深25cm,冬前深耕翻地,前作马铃薯。
1.2.2试验方法
试验严格按照国家小宗粮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执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2×5m),播种量为60g/10㎡,每小区种6行,行距为33.3cm,采用人工条播,连续试验3年。
2 结果与分析
2.1物候期及经济性状
2.1.1生育期各参试品种生育期3年平均值,KQl0一05生育期最长,为77.7d;KQl0—11生育期最短,为68d;其余品种的生育期在68.7~77d之间。因3年间气候原因造成一定差异,但同一品种生育期长短的趋势基本一致(见图1)。
图1苦荞新品种生育期3年平均值(d)
2.1.2株高各品种3年平均值,KQl0一07最高,为106.4cm;KQl0一10最低,为84.2cm;其余品种在85.3~104.1cm之间。3年间各品种株高差异较大(详见图2)。
图2苦荞新品种株高3年平均值(cm)
2.1.3单株粒重3年平均单株粒重KQ10—13最低,为0.7g;KQl0—12最高,为2.47g;其余品种在1.07~2.36g之间(见图3)。
图3苦荞新品种单株粒重3年平均值(g)
2.1.4千粒重 3年间各品种千粒重大小表现上基本一致,但KQl0一08最低,为17.9g;KQl0一13最高,为21.8g;其余品种在19.1~21.3g之间(见图4)。
图4苦荞新品种千粒重3年平均值(g)
2.2产量及分析
表2苦荞品种3年产量汇总表(单位:kg)
由表2可以看出,13个参试苦荞品种产量差距较大,平均产量变幅19.56~84.45kg,其中有5个品种产量较对照增产,其余较对照减产。品种KQl0一12产量最高,折合667㎡产84.45kg,较对照增产25.8%;其次是KQl0—02,折合667㎡产80.89kg,较对照增产20.5%;品种KQl0—13产量最低,折合667㎡产19.56kg,较对照减产70.9%。
从表3可以看出,3年间苦荞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能是因为这3年间气候变化较大,直接影响苦荞产量;苦荞产量品种间差异也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有些品种适应在凉山州种植而产量较高。而一些品种不适合在凉山州种植而产量较低。
表4品种间多重比较表
经多重比较表明(表4):品种KQl0—12与:KQl0一13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KQl0—12与KQl0一10、KQl0—05、KQl0—07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品种KQl0—02与KQl0一05、KQl0—07、KQl0—13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增产的5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苦荞品种KQl0一12和KQl0—02较适宜在凉山州种植,产量也较高。苦荞品种KQl0—12生育期69d左右,株高89.0cm,千粒重20.8g,单株粒重2.17g,粒型短锥,粒色灰色,平均折合667㎡产84.45kg,较对照增产25.8%。苦荞品种KQ10—02生育期68.7d左右,株高97.3cm,千粒重20.2g,单株粒重1.54g,粒型长锥,粒色灰色,平均折合667㎡产80.89kg,较对照增产20.5%。这2个品种适宜在凉山州推广种植,下一步我们将对其进行营养品质分析,挖掘其加工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