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小型全地形多功能收割机开展艾草带状复合作业试验
州农科院近年来在会东县开展“高原艾草+旱稻”粮经复合套种模式试验示范,既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又提升土地单位产值。但套种地块作物高低错落、地形复杂,传统大型收割机难以进入,人工收获效率低、成本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9月5日,州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特色优势艾草园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的项目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付立会,农牧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胡光亚,带领所属团队成员,来到会东县江西街大村艾草种植基地,采用州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小型全地形多功能收割机凉农研-1完成旱稻收获作业。从试验效果来看,实现了套种模式下旱稻高效、低成本采收,为当地粮经复合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州农科院农机创新团队将总结本次作业经验,联合设备厂家进一步优化收割机各项功能,进一步适配艾草与旱稻的高度差,调整艾草和作物之间的带宽。扩大小型全地形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开展农机操作人员专项培训,确保种植户能熟练掌握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全面提升复合套种区的机械化采收水平。
9月5日,州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特色优势艾草园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的项目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付立会,农牧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胡光亚,带领所属团队成员,来到会东县江西街大村艾草种植基地,采用州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小型全地形多功能收割机凉农研-1完成旱稻收获作业。从试验效果来看,实现了套种模式下旱稻高效、低成本采收,为当地粮经复合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小型全地形多功能收割机体积小、机身灵活,可在艾草(株高约1.2米)与旱稻(株高约0.8米)的套种行间自由穿梭,避免对艾草植株造成损伤。作业效率与效果:单台机收效率为1亩/小时,相比人工收获效率提升6倍以上;收割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籽粒清选率超95%,作业质量达到传统大型收割机水平。成本降低:亩均收获成本从人工采收的120元降至机械采收的45元,按当地套种面积1000亩计算,单次收获可节省成本7.5万元。

州农科院农机创新团队将总结本次作业经验,联合设备厂家进一步优化收割机各项功能,进一步适配艾草与旱稻的高度差,调整艾草和作物之间的带宽。扩大小型全地形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开展农机操作人员专项培训,确保种植户能熟练掌握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全面提升复合套种区的机械化采收水平。
责任编辑: 经作扬媚
标签: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相关资讯
- 凉山州农科院“科技副总”为服务企业引进肉鹅新品种并开展相关试验
- 花椒采摘机田间试验在资中县进行
- 州农科院开展消除草莓连作障碍试验示范,助力四季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关于小型全地形多功能收割机制造中标公告
- 凉山州农科院开展艾草+粮经带状多复合模式试验探索
- 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关于延期开展小型全地形多功能收割机制造招标的公告
- 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关于小型全地形多功能收割机制造招标公告
- “凉山州主要特色水果病虫害生物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团队赴盐源县开展试验示范基地选点工作(图文)
- 观赏植物岗位团队赴盐源县开展“苹果+观赏植物”农旅融合模式试验示范基地选点工作
- “凉山州主要特色水果病虫害生物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团队赴雷波开展试验示范基地选点工作(图文)